「微國家」對中國的挑戰 .沈旭暉
微國家的理論下,北京可以以《反分裂法》制衡台獨,卻難以制衡微獨、台獨的合流計劃。
沈旭暉,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助理教授、國際關係研究室主任,研究方向為中國民族主義與外交、反恐、中美關係、香港涉外關係等。耶魯大學學士及碩士、牛津大學博士,香港Roundtable社會科學網絡名譽主席。學術著作有《Redefining Nationalism in Modern China》等,非學術著作有《國際政治夢工場》等。
在二十一世紀,甚麼是國家?在摩納哥、聖馬力諾一類國際社會正式承認的迷你國家以外,一直存在一些半玩票性質的「微國家」。它們的「領袖」,甚至可以在自己後花園、或網上的純虛擬世界,宣布「獨立建國」。七九年,Erwin S Strauss出版了《如何建國》(How to Start Your Own Country )一書,近年在台灣出現了中文翻譯版《獨立建國的簡易操作手冊》。此外,旅遊指南書《Lonely Planet》系列,也專門出版了一冊《Micronations》,為遊客提供搜尋這些「國家」的路線圖。微國家概念,才開始在華人社會流傳。
甚麼才算是有效行使主權、國際社會認可的獨立、民族自決等問題,在國際法原有詳細規範。但那界限,其實也可模糊。例如在英國鄰近公海海上破船建立的二人國家「西蘭公國」,根據定義,就符合不少「主權國家」的要求,成了國際法學者經常討論的代表性案例。
年前,中國通過《反分裂法》,希望以先發制人方式,防止憲法涵蓋的領土主動搞分裂。那自然是針對台灣,特別是當時民進黨治下的台灣,也包括其他分離主義盛行的地區。但假如宣布「獨立」的不是台灣,而是在後花園「建國」的一類微國家,北京應否嚴肅看待?再進一步,假如這類微國家根本就是位處台灣境內,直接宣布「脫離」台灣獨立,《反分裂法》可以如何回應?這些問題看似無聊的鬧劇,但其實也觸及國際法、主權和獨立等一系列灰色地帶,甚至可以看作對中國的潛在挑戰。
試舉一例﹕台灣有一本頗負盛名的政治幻想小說,名叫《永康街共和國》。它講述台北市一條名叫永康街、有居民八百多的「共和里」社區,宣布脫離台灣獨立,建立「永康街共和國」,以「反愛滋、推行男用貞操套」為「立國」國策。北京以為它無傷大雅,決定予以默許,只是繼續在國際社會形容它為「共和里」而已。受到這案例鼓舞,金門、馬祖、澎湖、綠島、蘭嶼紛紛傚法,通過公投脫離台灣獨立,再反過來和台灣本島聯合,組成「台灣合眾國」。這時候,北京才發覺上當,急忙宣布武力攻台云云……
這故事當然是一個狂想。但「理論基礎」,和Strauss的微國家案例,幾乎不謀而合。有沒有可能在台灣境內出現聲稱「脫離台灣獨立」的個體、而又能為台灣政府所容?假如某原住民部落宣布「獨立」,或獨派慫恿南部某鄉宣布「獨立」,又或陳水扁在獄中忽發奇想,宣布在扁家自行成立「扁國」,它們是否依然可以和台灣並存?理論上,這並不難,只要聲稱獨立的個體繼續遵守台灣法律就是,如繼續交稅。至於它自己怎樣演繹這稅收是「外交經費」,那是另一件事——不少歐美微國家都是這樣「運作」,美國、加拿大、澳洲的原住民,都很容易的建立了自己的「國家」。
對北京而言,只要宣布獨立,也許已足以被演繹為違反《反分裂法》。在民族主義高漲的情況下,北京要是默認對獨立的一人國家無計可施,難免會承受內部壓力。起碼內地網民不會對這些獨立分子,比對台獨分子更友善。要是北京真的毫無反應,在有心人策劃下,一人國家倒真的可以慢慢擴張。首先,它們會成為大陸自由行的景點,像墨西哥查巴達游擊隊那樣製作大量紀念品,這類傳銷效應,其實不可小覷。然後,它們可逐步接受「新移民」,或可以誘發其他微國家「立國」,再逐步「蠶食」台灣領土,就像《永康街共和國》幻想的那樣。
然而,假如北京向台灣當局施壓,要台灣取締這類「國家」,似乎也不可行。因為「微國家」在這關頭,就會向國際社會放棄獨立身份,改以異見人士、民權人士的面貌出現。例如有環保組織多次宣布「立國」,但要是真的出現主權爭議,則會還原為議題網絡的原有身份。要是台灣政府打擊境內宣布獨立的一人國家,而那人甚至連公民抗命的行動也沒有,卻有一堆理念,則台灣固然失去道德高地,施壓的北京更甚。要是北京對玩票性質的微國家出兵「反分裂」,乃至以此為由干涉台灣,則更難對國際社會交代。北京可以以《反分裂法》制衡台獨,卻難以制衡「微獨」。
在正常情況,這自然無傷大雅。但有狂想精神的人,卻可以設計微獨、台獨的合流計劃,《永康街共和國》那毀國建國式的荒誕「台灣合眾國」藍圖,在微國家理論下,並非不可能出現。假如台灣執政當局還是公然的獨派,利用上述案例測試反分裂法底線,如此創意,自會成為國際社會前所未見的景象。甚麼才算認真的獨立、甚麼才是小孩的玩票,或瘋子的愚行?要科學定義,並不容易。單是一個二人「國家」西蘭公國,已令無數專家爭辯了數十年,甚至到西蘭公國領袖的親人探望時發動「政變」,爭議還未解決。因此,北京不妨利用目前相對平和的時光,沙盤推演面對兒戲鬧劇和嚴肅政治間應拿捏的分寸,這倒是未雨綢繆的表現。■
simonshen@cuhk.edu.hk